
嶽麓書院山長,聚徒辦學出名
在嶽麓書院文昌閣的左側,有座“六君子堂”,堂內合祀著宋朝創建和重修該院的六位先賢,他們是:周式、朱洞、李允則、劉鼇、劉珙、潘田寺。其中,曾任嶽麓書院山長(相當於今校長)的周式是位湘陰人。
唐代始,凡山中學舍稱“書院”,其主講並總管者稱“山長”。直至清末,改書院為學堂,山長之製始廢。作為山長的周式,為辦好嶽麓書院貢獻了畢生的精力,宋朝王應麟《玉海》稱:“(周)式以行義著”。周式出於對教育的執著和熱忱,在當時書院辦學條件和地位都不如官學的情況下,欣然受命擔任嶽麓書院山長,聚徒講學。他循循善誘,誨人不倦,將自己經學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,深得世人的尊敬。隨著書院名氣的增大,求讀生徒越來越多。周式便請求地方官府撥款擴建書院,招納不能進入官學的青年才俊為徒。經數年發展,學院形成講學、藏書、祭祀、學田四大部分,學生由建院之初的60餘人增至100多人,超過了當時官學國子監的規模。
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,宋真宗慕名召見周式,欲封為國子監主簿①,留皇宮主講。周式婉言辭謝,回書院講學如初。離開皇宮時,宋真宗賜對衣鞍馬、內府書籍,並題賜“嶽麓書院”匾額。自此,嶽麓書院開始名聞天下,後與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、河南登封嵩陽書院、江蘇睢陽書院,並稱天下“四大書院”。書院規模擴大後,周式為書院製定了明確的辦學方針、縝密的教學計劃和規章製度,建立了嚴密的施教係統,使書院的管理日趨規範。
在講學之餘,周式還十分注重經學研究。他積極研究禦賜宮中秘閣藏書的要旨,探求經學要義,撰著了《毛詩箋傳辨誤》8卷、《論語集解辨惑》10卷、《拾遺》1卷等作品,被明《楚寶》作者周聖楷稱為“真儒”、“不愧正學”的經學家。可惜其著作多已失傳。
①主簿:官名。漢代官署始置,典領文書,辦理事務。魏晉以後漸為統兵開府大臣幕府中重要僚屬,參與機要,總領府事。唐宋以後各官署仍存此名,職任漸輕。
[以上內容由" lao bei"分享。]
周式相關

相關院校: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